“糟糕的天氣,整個人心里也亂糟糟,感覺厭倦了生活。”節后上班沒多久,白領小王就跟領導請了假,躲在家里不想出門,整個人情緒也不太好,總在朋友圈里寫一些消極的話。 昨天,小王的閨蜜把她拖到了醫院,找醫生幫她疏導疏導。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精神衛生科的陳瑩醫生接待了小王。
經過一番溝通,陳瑩得知春節期間小王的感情生活上出現了一些挫折,上班以后工作壓力有點重,整個人的情緒沒及時調整過來,再加上最近陰雨綿綿的天氣,讓比較內向的小王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抑郁傾向。
“最近這段時間,出現情緒問題的比往年同期多了不少,或多或少跟天氣有點關系。”陳瑩醫生告訴記者,影響人情緒的主要有三大因素,分別為生物因素,包括軀體疾病,與生俱來的基因等;心理因素,包括個性之類,還有生活中的情緒沒得到適當的疏泄;而像天氣,家庭,交友等影響則稱為社會因素。雖然這些社會因素,不足以成為引發情緒問題或情緒病的導火索,但絕對稱得上是壓垮情緒的最后一根“稻草”。
最近前來醫院精神衛生科咨詢情緒問題的市民和患者,問題表現多為抑郁、焦慮和失眠。陳瑩說:“有的是長時間的情緒問題積累造成的,也有的是假期綜合征,不過大部分患者,經過及時的心理疏導都能及時調整過來。”
對此,她建議出現情緒問題或正在遭受情緒問題困擾的市民,要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,擁有一個積極的生活狀態。“多巴胺是人體分泌的一種能有效抑制低落情緒的物質,人們可以通過運動鍛煉來提高大腦分泌多巴胺的量。”陳瑩建議,市民可以在室內進行瑜伽、俯臥撐、慢跑、游泳等體育鍛煉來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。同時,運動是一種疏泄情緒的出口,也是行為激活的方式,能有效地幫助情緒病人緩解抑郁焦慮的癥狀,積極面對生活。
“糟心事別去想,陰雨天也要學會在心里‘種’太陽。”當然也可以通過聽音樂、看電影等方式,來分散對情緒消極思想的注意力。她也鼓勵出現情緒問題的市民,可以盡可能地尋找合適的傾述對象,把心中的苦悶和消極說出來。
下沙黨院辦 周穎/編輯
下沙黨院辦 王建平/審核